顾海良:《决议》的十个“明确”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拓新
摘要:《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和十个“明确”核心要义的阐释,拓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视界和理论境域。在政治经济学理论要义上,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更加显著的中国底蕴;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生相行,不仅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总体上的根本要求。《决议》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新发展阶段战略地位特征、新发展理念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整体要求、高质量发展意义、统筹发展和安全关系以及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根本特征等理论的新阐释,升华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科学体系。
关键词:习近平经济思想 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理论创新、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新的阐释。其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核心要义的阐释,不仅深化了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内涵,而且还拓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视域和理论境界。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对象特征的新理解
党的十九大提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
《决议》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高度,依据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把这一思想探究的重大时代课题,拓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由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向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拓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态势深刻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理论特征。
党的十九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在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的深入分析中,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的阐释中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是百年不遇,“我们要举一反三,进行更有长远性的思考,完善战略布局,做到化危为机,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着重从发展战略角度”,解决好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战略”问题。其中主要有: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城市化战略,调整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结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这些“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牢固相扣,与国家长治久安紧密维系,与国家发展和安全深切关联,是“涉及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战略”问题,在根本上就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展开的。
同时,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以及风险和考验。《决议》在对这种状况概括时提道:“党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
实际上,党的十九大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度重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问题的探索,他从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入手,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理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实质上切合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时代课题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概括为“八个明确”,《决议》从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高度,把这一核心要义的“八个明确”拓新为“十个明确”。“十个明确”的新概括,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十个明确”作为发展着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新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视界和理论境域的拓新,特别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基本内涵和理论体系的升华。
二、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题及发展目标
《决议》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的探索上,凸显在“十个明确”中“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核心要义理论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砥砺奋进,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接续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提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更加鲜亮的中国特色,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更加显著的中国底蕴。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在《决议》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的“明确”,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也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规定,夯实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道路和新的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在目标内涵上,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总体发展中,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课题;在战略规划中,升华了社会全面文明发展“新形态”的境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认识的境界。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升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担当。百年砥砺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集中体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思想精粹和理论主题。
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明确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新的阐释。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是从社会主义本质的整体上,凸显共同富裕所具有的“归根结底”意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整体上,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手段,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根本前提,凸显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二是从社会主义本质和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双重意义上,凸显共同富裕所具有的“奋斗目标”意义上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在提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的就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紧扣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本质要求具有的制度性、体制性的“本质要求”,从“本质要求”上对共同富裕的战略性和方略性问题作出新的阐释和新的部署。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特征的,强调的是全体人民的整体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的全面富裕,是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过程的、要分阶段推进和实施的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成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进入“十四五”时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不懈、坚定不移,更加积极、更有作为地朝着这个目标阶段性地发展。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鲜明地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突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它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符合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使得“十四五”规划能保证沿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坚实迈进。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生相行,不仅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总体上的根本要求。在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阐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坚持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又强调指出“分配决定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地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社会对生产条件的分配,根本的就是对生产资料的“分配”,决定了人们在分配中的地位和方式;而社会既定的分配方式,又反作用于生产,决定社会成员在生产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分配的“制度安排”问题,这就是:“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总体上的根本要求。
《决议》在对“十个明确”概括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探索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聚焦点,“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规定作出新的阐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肯定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决议》从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结合上,在“十个明确”的概括中,把“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十个明确”之一单独提出来。这一“明确”的要义在于:“使市场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明确”深化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立场、基本内涵和科学体系。
与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阐释相比较,《决议》从核心要义上作出的新的概括主要在于:
一是对新发展阶段及其战略地位特征的概括。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总体向好;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在经济结构、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和动力变革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和明显进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变化,也存在诸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甚至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立足新发展阶段,要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作出整体的谋篇布局。
二是对新发展理念主导作用的概括。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发展理念一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是衡论的中心议题。新发展阶段在根本上就是“发展”的新阶段,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主导的“新阶段”。面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理念思想精粹作出的新的阐释在于:其一,“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在新发展理念提出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从“根本宗旨”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始终坚持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其二,“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也是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需要和根本要求。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的发展过程中,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其三,“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理念的新阐释,包含了对三大时代课题中发展的主导作用的深刻阐释。
三是对新发展格局整体要求的概括。新发展格局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战略思想的体现。无论是“育新机”还是“开新局”,都有一个如何处理好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总体及其中各环节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发展格局的战略思维上,要着力打通经济运行和过程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及其联系,在总体上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逐步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全面开拓新发展阶段中“育新机”和“开新局”的新优势和新路向。要“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强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四是对高质量发展意义的概括。高质量发展要求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要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该何为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是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关系的概括。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问题。“十四五”及其之后的一个很长的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五、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明确”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特征
在《决议》概括的十个“明确”中,第一个“明确”就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决议》的十个“明确”也凸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立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都能够笃定前行,从根本上讲就是牢牢把住了党的领导这一条,就是因为党中央有权威。”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实践为例,提出海南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主要在于“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上。经济特区健康发展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全面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在践行‘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上勇当先锋,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上做好表率。”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要坚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和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完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党中央对发展大局的分析和把握,及时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面对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和新任务,必须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突出体现在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应该始终坚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从组织上、制度上、机制上确保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要坚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确保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发挥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决议》中“十个明确”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新判断和深入探索,丰富和创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升华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作者简介 顾海良,BetWay体育首页登录教授。
文章来源 | 《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12期。
排版 | 陈艺文
审核 | 陈培永 曲建英